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长期受制于“卡脖子”技术的背景下,一家深圳宝安本土企业率先打破僵局。近日,青虹激光宣布成功交付全国首套碲化镉薄膜电池兆瓦级激光划线整线设备,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整线装备国产化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光伏电池核心工艺装备上实现从单机替代到系统集成的跨越。
碲化镉薄膜电池被认为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关键支撑技术,其高柔性、高发电效率的特点,使其成为城市能源革命的重要切口。然而,其生产过程对激光划线精度要求极高,核心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导致成本高、交期长、扩产难。
青虹激光以三年时间完成全流程自主化攻关,核心突破在于实现24路激光光束的实时同步控制,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厂商掌握的高精尖技术。配合其自主研发的2.5米/秒高速气浮平台和1600mm×2000mm大幅面非接触加工系统,该整线装备不仅覆盖P0至P6全段激光划线工艺,其稳定性、重复精度等参数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薄膜电池的大规模量产提供技术保障。
“过去我们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改进,现在我们能搭出整条产线。”青虹激光创始人赵彦君表示,这种从核心控制系统到整线装备的全链条国产化,不仅提升了国内厂商对产业链的掌控力,也具备了向海外市场输出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
此次技术突破并非偶然。青虹激光所在的宝安区近年来持续加码高端制造布局,聚焦“激光+新能源”“激光+半导体”等战略性交叉领域,推动激光装备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得益于深圳“20+8”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精准扶持,青虹激光获得研发补贴、测试平台开放、产业配套协同等全方位支持,并与协鑫光电等行业龙头共建技术联合体,加速钙钛矿-碲化镉等异质结技术的融合与转化。
专家指出,过去国内激光企业多集中于打标、切割等中低端应用,系统集成能力和工艺控制水平相对薄弱。此次青虹激光的突破,标志着国产激光设备首次在高附加值、连续工艺场景中完成“整线级”替代,有望推动中国激光制造在光伏、新型显示、柔性电子等领域实现技术引领。
随着新一轮能源变革与制造业重构同步加速,掌握关键工艺装备的能力,正成为地区产业竞争的核心变量。宝安正以“世界级先进制造城”为目标,构建以技术原创为牵引、以整机整线为载体的智能装备产业生态。青虹激光的案例表明,中国本土企业正从“零部件突破”走向“工艺系统控制权”的争夺,逐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体系。